“简读西北工作坊”第80期丨张俊民: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与实践

发布者: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2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10

2024年月13日19点30分,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简读西北”工作坊第80期活动在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顺利举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研究员受邀作了题为“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与实践”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洪帅教授主持,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教授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张俊民老师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简文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简牍释读的规律性方法”“简牍释读的条件”“简牍释读的实践实例”。



张俊民老师首先强调了简文释读的重要性,指出简文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张老师将自身经历与师友进行分享,从研究历史转向对古文字的释读过程入手,提出了认字如认人,进行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反复熟悉,掌握材料。

第二部分,张俊民老师对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裘锡圭《谈谈辨释汉简文字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张俊民《〈居延汉简〉释文例补》李洪财《谈谈汉简草字的考释方法》、赵岩《秦汉简牍考释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张俊民《汉简释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在此方面的研究,结合在简牍这一书写材料上文字书写的特点,总结出简牍释读的规律性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如要充分掌握字形材料;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考察词义;根据简牍形制、特定文书格式与相应时期的传世文献进行合理推断与印证等。



接着,张俊民老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释读简文的主客观条件。他指出,图版拍照与红外扫描等技术的进步为我们今天进行简牍研究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将我们从二次材料——释文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对原简文字有了更加直观与准确的判断条件。在掌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则需要自身不懈地阅读与练习,熟能生巧。



张俊民老师进一步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他在研究简牍时的文字释读过程,为我们进一步的读简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居延汉简》227.5中候者言有虜兵匊其驚敬……”中所隶定的“匊”字,由文意不通提出质疑,而后广泛阅读简牍材料,发现《悬泉汉简》中有与原简句式相近简文“……謂縣詔書有候者數言有虜兵氣其驚烽火遠候望……”,通过对比,《居延汉简》中的“匊”应为“氣”字。从字形上看二者有相同的部件,最大的区别在于半包围结构的方向不同,很可能是当时的书写习惯所致;从文意上看,“望气”实际上反映了汉代在军事领域中运用术数中的一种现象。由此,张老师指出,简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汉代制度、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在读简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文字的形体进行分析,还要将语言材料置于相应的历史语境,结合其文化背景,才能够对字义、词义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张俊民老师还列举了诸多释文新见,以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法贯穿始终。最后,张老师就悬泉置出现的最早时间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对悬泉置的设置时间以及汉代边塞邮驿制度的发展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讲座互动环节,洪帅教授首先感谢了张俊民老师精彩的报告,认为张老师分享旁征博引而深入浅出,给我们的简牍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他指出,现在的简牍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在切身阅读的基础上获取经验、发现问题,要善于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并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论证。杨同军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张俊民老师进行了热烈探讨。蔡章丽同学就名籍简的范围划定问题请教了张老师,张老师作了详细解答。



(撰稿:李夏薇

 


Baidu
sogou